正月十四丨守財神
在中國傳統的農歷新年中,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璀璨燈火尚未完全點燃之前,正月十四這天已然成為民間習俗與文化活動的一個重要節點。從大年三十的守歲、初一至初十的各種拜年、祭祖、走親訪友等春節慶典活動逐漸過渡到尾聲時,正月十四以其獨特的民俗傳統和深厚的民間信仰內涵,繼續著新春佳節的歡樂氣氛。正月十四,守財神!老傳統:“一守、一試、一誕辰”。
“一守”
守財神。這一天,在廣袤的華夏大地,各地民眾依據古老的傳統習俗進行著豐富多彩的慶?;顒?。其中,正月十四,守財神,這一民俗在民間廣為流傳。在這一日,人們通過特定的方式向財神表達敬意,祈求新一年財運亨通、事業興旺。
正月十四這天,許多家庭或商家會準備供桌,擺上各式供品,如水果、糕點、酒水等,以及香燭,進行虔誠的祭拜。其中,趙公明是被廣泛供奉的財神之一,他被認為是主管商業、財富的神祇,因此在這一天尤其受到尊崇。在祭祀過程中,家人會焚燒紙錢,磕頭祈禱,向財神許下新一年的財富愿望,希望得到財神的庇佑,使得生意興隆,生活富裕。
某些地方還有“點長夜燈”的習俗,意味著在家中點亮燈籠或者燈火徹夜不熄,象征著家業長青,財富永駐,并有驅邪避兇之意。按照一些地區的傳統,在正月十四這一天,家庭成員可能需要遵守一定的行為規范,例如避免浪費,保持室內整潔,以示對財神的尊重。
正月十四守財神的習俗是一個集信仰、祈愿和文化傳承于一體的民間活動,它不僅反映了古代社會對于財富追求和精神寄托的需求,也成為了中國文化中一道亮麗的歲時風景線,每年此時,無論城市鄉村,都能感受到濃厚的傳統年味和深深的民族情感。
一試”
試花燈。試花燈的習俗最早可追溯至漢代,到唐宋時期尤為盛行。據史書記載,唐代長安城就有“上元燈會”的盛景,而試燈則是為了確保元宵節當晚所有的燈籠都能正常點亮,預示著新一年生活的紅火與明亮
自正月初開始,家家戶戶或民間藝人就開始制作各式各樣的花燈,包括宮燈、走馬燈、動物造型燈等,其中蘊含了剪紙、繪畫、竹編等多種傳統手工藝。到了正月十四這一天,人們會在家中或者社區廣場提前掛起花燈,并進行點燈試驗,查看燈籠是否完好無損,燈火是否明亮,寓意驅除黑暗,帶來光明和好運。
試燈時,全家老少齊心協力,一邊欣賞花燈之美,一邊寄托對新年的美好祝愿,期望家庭和睦,五谷豐登,財源廣進。試燈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檢驗,更是一場視覺盛宴和歡樂聚會。人們借此機會互相觀摩、交流,享受熱鬧祥和的氛圍,孩子們則興奮地圍繞著花燈嬉戲玩耍。
“一誕辰”
正月十四作為中國傳統民俗中一個重要日子,是臨水娘娘(又名順天圣母)的誕辰紀念日。在民間信仰和習俗中,臨水娘娘被尊為拯救難產婦女和兒童的保護神,尤其受到廣大民眾特別是婦女的崇敬與供奉。
臨水娘娘姓陳,根據民間故事記載,她生活在唐朝大歷年間,因其生前樂善好施、助人為樂,并具有超凡的醫術和慈愛之心,特別是在幫助救治難產婦女方面有著神奇的功效,故死后被百姓尊奉為神仙。其形象體現了人們對生育平安、家庭和睦以及女性健康福祉的深切祈愿。
拜祭臨水娘娘。在正月十四這一天,各地尤其是江南地區的一些地方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,人們紛紛前往臨水娘娘廟或祠堂進行祭拜,燒香祈禱,獻上供品,希望得到臨水娘娘的庇護,保佑家中的婦女平安、新生兒健康。
點燈祈福。民間也有在這一天點亮花燈以示慶祝和祈福的做法,尤其是在臨水之處或者臨水娘娘的神像前掛燈、燃燈,寓意驅除黑暗,帶來光明與吉祥,同時表達對臨水娘娘救苦救難之恩的感激之情。
舉辦廟會。部分地區還會在這一天或前后舉辦廟會,除了祭祀活動外,還會有各種民間藝術表演、小吃攤檔、手工藝品展示等,使得這一傳統節日更加豐富多彩,充滿濃厚的鄉土文化和生活氣息。
生活在一個復雜多變的世界中,延續各種風俗習慣是我們回憶鄉音,留存溫馨最好的方法。同時,傳統風俗也為小輩們遙遙帶來長輩們的祝福與關懷。在生活中面臨著種種挑戰和困難。但是,只要我們堅守內心的信念和夢想,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,實現自己的價值。
作者:馮玉珍
編輯:馮玉珍
審核:韓燕
守財神,財源滾滾
歡迎關注柏倫抖音和微信公眾號(更多精彩內容)